2015年,我國花卉消費從集團消費、節慶消費轉向大眾消費、日常消費,中小型盆栽銷量上升,蝴蝶蘭、大花蕙蘭、鳳梨、紅掌等中高檔盆花面臨考驗;鮮切花市場交易量增加,整體行情穩中有升;觀賞苗木行業持續低迷,產業漸入低谷。
進入20多年,我國花卉總產量略有回落,質量普遍提高,市場供應充足,產品均價回升。大宗盆花除大花蕙蘭外,蝴蝶蘭、紅掌、鳳梨等產量下降,價格有一定幅度回升;傳統名花國蘭、杜鵑、君子蘭、牡丹等產銷量有所下降,均價略有上升;在觀葉小盆栽的帶動下,開花類小盆栽在市場上逐漸嶄露頭角,總量上升;鮮切花交易量增加,市場需求的多元化格局已經形成,新品種需求加大,好花好價現象更明顯;觀賞苗木總體供大于求,行情持續低迷,高質量工程苗及新特優苗木受到青睞;草花和花壇花卉下降勢頭趨緩,有望止跌回升。
大宗盆花產銷基本平衡
2015年底至20多年初,蝴蝶蘭、大花蕙蘭、紅掌、鳳梨行情先抑后揚,2月春節前后,價格明顯上升。整體上,幾大品種越臨近春節,市場上貨量越少,價格越高。
蝴蝶蘭價格比往年有所提升,仍以“大辣椒”“火鳳凰”“仙女”等紅花品種為主,也有“富樂夕陽”“金蝶”等不少雜色花品種補充市場,“小飛象”“綠熊”等小花型品種產量上升。從接受調查的上海、江蘇、四川等14個?。▍^、市)看,1月-2月蝴蝶蘭總銷量約900萬盆,均價每盆32.4元。
紅掌前兩個月產銷平衡,年宵期間供應量在600萬盆左右,均價每盆37.3元,主要品種有“特倫薩”“火焰”“阿拉巴馬”等。
鳳梨20多年年宵上市量同比略有減少,每盆銷售價格上漲2元-5元,銷售壓力不大。品種仍以“丹尼斯”“紅星”為主,“平頭紅”上市量較大,銷售均價每盆30.9元。
2015年是大花蕙蘭增幅較大的一年,全國總產量約500余萬盆,其中云南460萬盆,占全國總產量近九成。預計20多年,僅云南大花蕙蘭產量就有可能突破500萬盆。1月-2月,銷售均價每盆113.2元。在品種上,大宗產品“紅霞”“黃金歲月”所占比例較大,質量普遍較好,好花依然有好價。更多生產企業更加注重品種結構優化調整,一些矮小型品種漸成市場新寵,優質品種種植比例加大。
傳統名花整體行情趨好
近幾年,國蘭種植規模持續增加,僅廣東2015年種植面積就達2萬畝,銷量和價格均有一定上漲。20多年國蘭年宵花總量約4000萬株,價格同比略有上漲。廣東、福建生產的墨蘭是國蘭年宵花主角,其中“企黑”銷量較大。春蘭、建蘭、春劍、蓮瓣蘭等也較受歡迎,生產企業以福建連城、云南大理等知名國蘭生產企業為主。隨著家庭消費市場打開,國蘭市場中低檔蘭花交易活躍。大理蘭國花業今年蓮瓣蘭上市量就有3萬盆,“大雪素”每苗售價80元-120元。
水仙產地主要集中在福建省漳州市和平潭縣、上海崇明島、浙江舟山桃花島,其中漳州種植規模較大,占全國市場95%以上。今年漳州水仙年宵上市量約2600萬粒,總體上,大花球價格上漲,中等球價格穩定,小球價格下降30%左右。漳州特級水仙球收購價由去年每粒4.8元漲至5.5元-5.8元,一級水仙球由每粒3元漲至4元。預計20多年行情會延續此前走勢,大球行情持續向好。
杜鵑近兩年遭受產量與價格雙重壓力,種植規模仍不斷縮小,比利時杜鵑、丹東杜鵑、高山杜鵑年宵上市量不同程度下降,但價格小幅上漲。1月-2月,杜鵑總銷量381.4萬株,均價84.7元。
君子蘭生產仍以吉林、遼寧、黑龍江以及北京等地為主。遼寧鞍山、遼陽、錦州等地相繼建成君子蘭產業園,許多君子蘭種植戶將重心轉向種子、種苗生產。年宵期間,君子蘭開花株減少,上市量約300萬盆。銷售大戶吉林省總銷量達89.5萬盆,同比增長53.0%。在價格上,優等品價格普遍較高,售價在100元以上。
在仙客來主產地浙江、山東、河北等地,仙客來價格變化較大。山東青州盆徑22厘米的仙客來只售15元-16元,但在上海同樣規格的仙客來出貨價達四五十元,浙江盆徑19厘米的仙客來出貨價也能達到20多元。1月-2月,上海、江蘇、四川等8個?。▍^、市)仙客來總銷量884.4萬盆,銷售均價每盆30.5元。
小盆栽產銷兩旺仍持續
近兩年,小盆栽因花色多、花期長、易養護、價格低廉等,在市場上逐漸嶄露頭角。
開花小盆栽如迷你盆栽月季、長壽花、麗格海棠、盆栽菊、風信子等都是市場上常見種類。目前,開花小盆栽產業整體處于上升階段,周年銷量不斷上漲。不少草花生產企業開始向家庭消費轉型,2015年開花小盆栽生產企業較上年成倍增長。迷你月季是去年熱銷小盆花種類之一,云南愛必達主推的迷你月季有20多個品種,盆徑10厘米批發價每盆約10元,去年銷量100萬盆,預計今年將達300萬-500萬盆。
觀葉小盆栽由于室內應用量大,白掌、綠蘿、發財樹、巴西鐵、竹芋等市場需求仍然較大。其中綠蘿、白掌、椒草類等仍是迷你型盆栽的主銷品種。2015年年底,觀葉植物主產地廣東因受雨雪天氣影響,產量受限,今年白掌、綠蘿、發財樹、金錢樹、巴西鐵等觀葉植物總體行情不錯。
多肉類小盆栽近幾年異軍突起,成為市場新寵,頗受年輕人喜愛。景天類、玉蝶類、生石花類等多肉盆栽增長迅猛,產地主要分布在山東青州、福建漳州、廣州、上海、云南、天津等。流行品種有黃麗、虹之玉、吉娃娃、靜夜、生石花等,價格從幾元到上百元不等。今年年宵期間多肉植物產量增加約2/3,銷量下降,白牡丹、黑王子、黃麗等中低端品種價格暴跌。
鮮切花市場趨勢總體向好
20多年,鮮切花市場趨勢總體向好,消費繼續從一二線城市傳導到三四線城市,從禮儀消費、婚慶消費向家庭消費延伸,行情穩中有升。
主產區云南2015年生產面積18.6萬畝,產量86.9億枝;20多年,產量會明顯增加。從KIFA的拍賣數據看,2015年12月17日至20多年3月16日,玫瑰供貨總量15274.9萬枝,同比增5.9%;非洲菊總供貨量1397.9萬枝,同比減少13.9%;滿天星總供貨量169612公斤,同比略增1.8%。同期,從價格上看,玫瑰月度均價每枝1.23元,同比增5.13%;非洲菊每枝0.34元,同比大幅上漲142.86%;滿天星每公斤36.41元,同比增70.68%。
我國鮮切花生產仍以玫瑰、百合、康乃馨、非洲菊、滿天星等為主??傮w上,非洲菊、康乃馨上市量逐步減少,而玫瑰和其他一些新種類如洋桔梗、繡球的比例在逐步增加。除云南外,廣東、遼寧、江蘇、四川等地也有大量鮮切花生產,生產覆蓋面越來越廣。新品種進入市場的成熟期也在縮短,從過去2-3年縮短到如今1年多。
20多年草本切花仍保持較高速增長,洋桔梗、金魚草、紫羅蘭等主流品種市場占有量上升。切花石竹、切花向日葵、羽衣甘藍等新品種開始流行。
目前,鮮切花產銷呈現五大特點:一是市場交易量增加,整體行情穩中有升;二是市場需求多元化格局已形成,消費市場成熟度提高;三是品種豐富度不斷增加,新品種需求加大;四是花卉電商快速發展促進消費市場成熟,導致傳統二級批發市場轉型升級迫在眉睫;五是鮮切花市場正步入快速發展階段,市場消費基礎雄厚、市場更加細分等特點明顯。
品質、品種、品牌、服務決定未來鮮切花產業發展方向。
觀賞苗木仍未走出低谷
2015年苗木銷量和價格都處于下行狀態,在新開工程減少、工程預算壓縮及苗木去庫存的三重考驗下,持續呈現“買家市場”的行情特點。
2月,苗木行業逐漸進入20多年春季銷售旺季。從浙江蕭山、四川溫江、河南鄢陵、江蘇武進、江蘇如皋以及河北等主產區反饋的情況看,目前各地行情仍持續低迷。河南鄢陵銷量、價格同比均有所下降,小規格苗價格下降幅度較大,如米徑10厘米的法桐每株160元,同比下降23.8%。四川溫江苗木銷量有所增加,但價格同比回落也較大,如米徑8厘米-12厘米的桂花售價從去年200元-700元回落到170元-440元。
在經濟新常態下,苗木業也出現一些新特征和新變化。一方面,苗木產業依附于市政、地產、生態修復等相關產業。由于苗木生態低碳功能、觀賞美化作用在市政、地產、生態修復等項目中的地位不可替代,因此市政、地產投資等產業鏈因素對苗木產銷影響極大。另一方面,苗木產品過剩。苗圃從單體幾畝發展到動輒成千上萬畝,產品過剩既有規模擴張導致同質化的因素,又有結構性過剩的特點,導致施工單位采購不到色彩艷麗、造型優美、四季特點突出的優質苗木產品,而苗圃內大量苗木又賣不動。
當然,苗木產業亦有亮點,一些精品苗和符合工程需求的產品仍不愁銷路。施工單位“降規格采購”拉動了米徑12厘米-15厘米的中小綠化苗銷售。銀杏持續跌價,也使常規道路綠化能夠用得起,中小規格銀杏銷量明顯增加。米徑10厘米以上的合歡等品種,因存圃量有限,甚至出現不同程度斷檔,行情看好。果樹類綠化苗量升價穩,私家庭院及高檔小區成為此類產品新的增長點。叢生白蠟、叢生五角楓、叢生國槐等叢生喬木,目前也頗受關注。
草花和花壇花有望止跌
20多年,草花和花壇花卉市場整體行情有望止跌,并緩慢回升。唐山世園會、杭州G20峰會等大型國際活動,將拉動公共市場對草花的需求。家庭園藝市場和旅游景觀市場火熱上升勢頭的繼續延續,也將拉升消費需求。
此前,各地對大規模綠地花壇用花趨于保守;整體經濟下行,財政吃緊,花卉應用公共預算減少;部分城市房地產不景氣,小區綠化用花大量減少;國內無大型花事活動,草花應用需求減少。受此影響,2015年花壇花卉產銷下降較大。
去年,在長三角與西南地區,花海和旅游景觀花卉迎來井噴式發展。由于花海體量大、對種子的海量需求、對品質需求又有一定彈性,因此對拉動草花整體產銷至關重要。但由于存在缺乏整體規劃、一哄而上、同質化嚴重、不能周年觀賞、季節性突出等問題,未來花海與旅游景觀花卉發展還需正確引導。